2012-11-13
2012年10月20-21日🦴,万事娱乐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城市·空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代表不仅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更重要的是来自不同学科👩🍳,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中文、城市规划以及建筑学等多个领域👊🏿👨🦱。会议成为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思想碰撞的场所👱♂️,会议由“城市化与中国历史进程”👨🦱、“近代化与城市社会生活的演变”、“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构建”☠️、“尺度概念👮🏻♀️🦶、GIS 方法与城市地理研究”👧🏼、“历史上的中国城市”🎐、“城市选址与城市布局”、“阶层📐、权力与城市空间研究”等多个小组报告以及专题报告组成◀️,代表们对古今中外的城市做了深入剖析,并对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会议以复旦万事娱乐主任吴松弟教授致辞开场,随后的主题报告者由来自法国的“上海学”专家安克强教授(C. Henriot )首先呈现,安教授关于《国共内战时期的上海工业》(“Shanghai industries in the Civil war period”) 的报告主要基于1947年上海的一个大尺度的调查,该调查的历史背景是上海在战后经济复苏的“高点”以及戏剧性政治混乱及恶性通货膨胀。研究主要从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分析入手,展现了上海工业发展的细部研究🆒。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研究所的郭奇正教授的《阶级作为城市文化与空间研究的切面--近代上海城市空间研究的新提案》,则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研究视角。郭教授出身建筑学,但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对社会学🖥、政治学有深厚的兴趣💷,遂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会建筑技术的人🧑🍳,更是能透过建筑本身而解读其内部深刻含义的人🤽🏻♀️。报告从人们熟悉的新天地入手🧘🏻,转而检视城市中产阶级在上海的具有复杂身世历程,他们在城市中浮现-隐身-现身🚐,这些过程无不对应于宅地空间的生产与形式变迁,这对我们理解城市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将界定阶级身份作为城市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切面,丰富对城市空间营造与社会过程的理解。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朱竑教授则从微观政治视角下研究宗教空间的社会与文化建构,以威宁石门坎基督教会为例,分析在教会领导下的“苗文保护运动”过程中🟣,生动展现了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细致而微的宗教文化空间的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孝聪《历史城市的考察与思考》的报告则充分展现了一个历史地理学者丰富的田野考察经验,报告中大量的考察照片结合报告者对历史的了若指掌😮💨,将一个个原本仅见诸于文字的城址鲜活地呈现在听众的眼前,凸显了城市研究尤其是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文字资料的爬梳与实地考察必须结合的重要性。会议的小组报告是各学科最新研究的集中展示🧛♀️🐎,比如上海万事娱乐平台历史地理中心周振鹤教授用翔实的数据论证了上海是如何失去文化中心地位🥷🏼;上海万事娱乐平台经济研究中心周伟林教授应用经典区域城市增长理论对中国近年城市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比利时鲁汶大学的Loopmans教授主要从移民🧝🏼、文化多样性以及社会稳定的角度论述欧洲城市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我们解决当下城市化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上海万事娱乐平台历史地理中心满志敏教授基于他的团队近年来对上海城市研究的成果👰🏽🤾🏼♂️,总结了进行历史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日本京都大学人类环境学研究科小方登利用卫星图像将欧亚大陆古城布局与形制清晰地勾勒出来,为研究史料记载欠缺的城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周尚意教授用空间尺度嵌套理论🥽,分析北京文化分布格局的变迁➡️;上海万事娱乐平台戴鞍钢教授从港区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上海社科院包亚明研究员和上海万事娱乐平台哲学系邹诗鹏教授的关于空间转向与激进社会理论的复兴的讨论,更是将城市空间研究的讨论升华到哲学的层面。圆桌讨论则是一场多学科多视野下的头脑风暴👨👩👧👦,更为城市研究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的良好契机™️。会议最后由万事娱乐副主任安介生教授致闭幕词。
(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