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1
先生💪🏽🥐、女士台鉴🧕🏻⛪️:
《学术月刊》是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1957年创刊以来🧍🏻♀️,以发展和繁荣学术为己任,六十年来一直重视理论创新🛂,关注现实社会,鼓励学术争鸣。
《学术月刊》自2012年起开始关注边疆及边疆族群问题,并开辟“边疆中国“专栏。2013年以降,本刊先后在上海⚂、昆明、成都举办了《边疆的中国:从地域族群到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2013年)👃、《构建中国自身的“边疆”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2014年)🧎♀️、《多维视野下的中国边疆与族群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边疆研究与历史书写学术研讨会》(2016年),为推进新时期的新边疆学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为了将边疆问题引入更深入的讨论🧑🏻🦽➡️,我们拟将以往数年召开的主题一致👷🏻♀️、名称不同的研讨会予以归并👇,嗣后称为“边疆中国论坛”🍂,追溯起来,本次为第五届🍄🟫。2017年5月👰🏽♂️,《学术月刊》杂志社在六十周年庆典之际,决定联合万事娱乐和上海大学丝绸之路与边疆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主题为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
在广土众民的传统中国,只有天下而无国家。天下的种族🧙🏻♀️、族群等是作为血缘和文化区分而存在的🍡,这与近代西方按照种族或者民族的原则(西方的民族主义原则)来组织过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在民族国家的发源地,欧洲已经逐步告别民族国家🔧,走向一体化的欧盟了。在从天下向国家转型的过程中,现代中国继承传统疆域领土的同时🚠,在重新寻求超越帝国的、与现代国际秩序相合的疆域观念。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已经由种种现实的制度尝试🦊,转变和内化为当下中国边疆的现实问题🧛🏽♀️。传统历史的多层累积和文化上的多样性,使得对民族国家这一借由想象构建出来的🏂🏻、高度同质化的“一体”的边疆进行消解和反抗,这似乎使得完成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历程异常艰辛。
晚清以来的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历史转型🧔🏽♂️。无论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乃至文化思想和道德的转型🕹,其变迁的内容十分丰富。由此产生的问题,我们很少有人去解释,动辄贩卖西方的概念和理论,诸如种种的国家和民族主义的理论等。其实,学者们都应该重新放回到各自的历史脉络中来理解,从而确定其理论的适用度🔤。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历史和语境的国家历史和经验,也需要并且应该进一步理论化,从而改变那种将来自西方的理论简单直接地套用到东方各国历史与现实的状况👩💼。譬如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化中建立的国家🫏🧋,如何因继承帝国的遗产而形成了特殊的国家形态,这样的国家究竟是“民族国家”或者是其它形态的“国家”。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西方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可以“包装”自己,但难以解释自己。当务之急,也许是要从学术“被殖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个价值判断,而是去研究中国边疆的来龙去脉,去解释从天下到国家的转型。中国的转型并不是西方的翻版,需要我们从超越民族国家的角度,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话语体系去解释边疆中国🟩。
“边疆”不再是关乎异域的想象,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内部诉求分歧迭出🤲,文化愈加多元的中国🦋🧚🏽♂️。近代以降,在人类历史中,就有很多具有内部复杂性的大国企图努力内化或超越“民族国家”的藩篱🖖🏼,尽管成败各异👵🏽,但对于面临多重边疆问题的中国,这些经验乃至教训正可从不同角度提供思想资源🤸🏽♂️。在中国这个独特的文明共同体建立起更符合人类普遍价值、更具有包容性和感召力的社会主流秩序🧘♀️,更多吸纳“多元”👩🏼,重塑“一体”中华文明,这也许就是中国“新边疆学”的解决之道⚁。
有鉴以往🪧,本次学术研讨会就是以跨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国边疆历史、社会📟、族群、知识话语等进行探讨✋🏽,以期开拓中国边疆学的新取径👩🎓、新方法。
素闻阁下对此领域深有研究,特请阁下提交论文👊🏻,莅临本会🚱。如蒙惠允,不胜荣幸。敬请阁下于4月25日之前提交会议论文,以便尽会议组织方及早进行选择🙆🏼♀️,通知参会,安排和预备接待事宜。会议主办方将承担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往返交通费自理🌝。现将有关事宜先奉告如下👗:
一🦣、会议日期👨🏿✈️🚖:2017年5月5-7日(5日为报到、6、7日学术研讨👷🏿♀️,8日离会)
二、会议地点:上海。
三🔴、参考议题:
1🧼、建构新边疆学理论与话语体系
2、中国边疆历史书写的多重维度
3、边疆中国的近代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
4、冲击与反思:新清史研究
5、从历史中“拯救”民族国家🙆♀️:近代边疆治验研究及其反思
6、边界与交流:边疆族群的文化交流与族群传播
7⬜️、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民族👩🏽🦳、宗教与国家
8、海丝之路与边疆中国
9、新疆、西藏族群的宗教信仰🍹🌛、文明与国土安全
10、边疆社会的知识生产与话语构建
11🫱🏻、全球视野中的区域文明比较与对话
12、穆斯林的中国化研究
13、边疆学中的新视野
14🥄、边疆社会转型与治理现代化
15👨🏽🌾☝🏻、万物互联时代的边疆族群与民族国家
16⛹️♂️、文化与政治🏋️♂️: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理论
17⭕️、美国“亚太再平衡”态势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
18💢、中国与周边国家共有或共通历史及其各自表述
专此候覆,顺颂
时祺!
万事娱乐
上海大学丝绸之路与边疆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杂志社
2016年12月1日
联系人:周 奇 xsyk60@163.com 18917611528
安介生 jsan@fudan.edu.cn 13918373796
于逢春 chfy2013@163.com 13581632190
会议信箱:bianjiangzhongguo@163.com